作者: 孫濤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9-04 09:57
“沒想到在家鄉也能找到對口的實踐崗位,還能跟著前輩學本事!”近日,參與鄆城“青鳥計劃”的大學生李可心,在社區“小荷學堂”帶孩子們做手工時高興地說。
今年以來,共青團鄆城縣委瞄準青年學子成長訴求與家鄉發展需求,創新推出精準化、平臺化、鏈接化“三化”工作法,深耕“青鳥計劃”品牌,策劃“青聚好鄆”實習實踐活動,讓越來越多像李可心這樣的大學生,在家鄉的沃土上找到青春舞臺。
精準對接,讓人才與崗位“雙向挑選”。共青團鄆城縣委先摸準地方發展“需求脈”——聯合縣直部門、鎮街和社會組織,挖深挖細講解志愿者、支教老師等120余個優質實踐崗位;再搭好供需對接“連心橋”,通過“青鳥計劃”平臺向全國高校推送崗位,很快收到1200余條報名信息。經資格審查、能力評估多輪篩選,400余名優秀大學生最終入選。不僅如此,共青團鄆城縣委還設計“青鳥家鄉行”專線,通過10余場沉浸式觀摩活動,讓學子們走進城市新區看建設、打卡水滸文化地標尋底蘊?!坝H眼看到家鄉發展這么快,特別想留下來出份力!”大學生譚雯的感慨道出了眾人心聲。
搭好舞臺,讓青春才華“落地生花”?!皠偰玫綅徫粫r有點慌,崗前培訓幫我快速入了門。”大學生余子涵說。共青團鄆城縣委聯合縣委組織部、縣人社局,為“青鳥”學子定制崗前培訓和“青聚好鄆”專題交流,由業務骨干傳技能、往屆學子授經驗,送出實用“入職大禮包”。立足基層民生,共青團鄆城縣委還激活大學生專業優勢,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深化“樂鄆成長營”“小荷學堂”“青鄆微課堂”,構建“團委統籌+社區搭臺+團干部協調+大學生服務”模式。截至目前,56期活動服務兒童2200余人次,既給孩子們帶去安全有趣的暑期生活,也讓大學生在服務中實現價值。而“青鳥筑夢·政務服務”品牌的推出,更讓學子們在參與政務工作中提升了綜合能力。
織密鏈條,讓青年與家鄉“綁得更緊”。“走進中關村e谷才知道,鄆城的企業也這么有科技感!”參觀企業后,大學生張遠建對家鄉有了新認知。共青團鄆城縣委構建“引才—留才—助才”全鏈條,組建“青聚好鄆”大學生聯盟吸納400余人,定期組織學子走進標桿企業、鄉村產業載體,感受產業活力與鄉村振興成果。針對職業發展困惑,鄆城“青年夜?!毖埍贝蟛┦?、省級好青年開展6場分享會,為150余名青年答疑指路;聯合組織、人社部門提供崗位推介、就業指導等“一站式”服務,鼓勵學子為家鄉建言獻策,真正實現青年成長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。
從社區課堂的歡聲笑語,到政務大廳的認真履職,從文化地標的探尋感悟,到產業一線的實地觀摩,共青團鄆城縣委用多元實踐平臺,為高校學子打通“認識家鄉、服務家鄉、扎根家鄉”的成長通道,讓青春力量與家鄉發展同頻共振,奏響雙向奔赴的動人樂章。
通訊員 樊明乾 崔如坤 記者 孫濤